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毛笔匠人罗儒供:120道工序做一支笔,康熙年间的手艺,如今濒临失传...

0 6588 发表于:

在中国广西宾阳县大罗村

曾有个响当当的产业叫“大罗毛笔”

大罗毛笔300年的历史

三世祖万全公在中国毛笔发祥地

浙江省善琏镇得到高人真传

回大罗村亲手“种”下的手艺1.png


从公元1720年清朝康熙年间

大罗村的村民们就陆续开始制笔

选料、兼配、翻毛、修笔...

等的人有耐心 卖的人肯下功夫

120多道工序完成

一支好笔就出来了


2.jpeg

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

村里成立了大罗毛笔厂

厂里的从业人员大约有

1500多人的样子

 

他们以狼毛、鸡毛、狸毛等为原材料

作出来的笔不易脱毛

整齐,且吸水吸墨性强

书写流利,又经久耐用

因此大罗毛笔的生意从来没断过


3.jpeg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80年代

钢笔、圆珠笔、水笔的普及

使得毛笔销量一跌再跌

不过短短20年之间

毛笔这行就成了“夕阳企业”

不少村民为了生计只能转行

舍了村里老祖宗留下的这碗饭


4.jpeg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毛笔匠人

正是大罗村里长大的孩子之一

如今已经67岁的罗儒供

早在12岁就开始制笔

到今天他默默坚持了55


5.jpg


“生计”二字

既是村民们放弃传承毛笔的原因

也是当初罗儒供入行的原因

时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毛笔手工制作业尚在鼎盛时期

辍了学的罗儒供开始跟师傅学制笔

 

师徒初次见面

老师傅正在做小狼毫笔

狼毫笔要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

作中心笔柱的部分

再用短而细的鸡毛包笔头

因此罗儒供第一次打杂

就是在公鸡脖子上拔毛


6.jpeg7.jpg8.jpg


不同于其他坐不住的同龄人

老罗性子稳,做事细心

因此入行两年后

才刚十四五岁的他

就也开始上街销售自制的毛笔了...

 

只是制笔也分好中次

像模像样地学会一套工艺容易

制一支高档好笔

那绝不是两三年就能悟出来的


9.jpeg


在罗儒供看来

制毛笔要有耐心和悟性

入门是一回事 精进又是一回事

而古法毛笔这门手艺

通常要磨上10年以上的时间

才能做到中等以上的水平

 

120道工序通通要精益求精

制笔人不仅得常年忍受

牛骨梳造成的刮伤

在那个没有空调地暖的年代

冬天还得着冻疮

水中操作制笔

这也使得做毛笔匠一度后继无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

罗儒供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

洗漱后送孙女上学

之后就窝在基地开始制作毛笔

周围工人挺多

就是没人像他一样

懂这门手艺全套的学问

 

有一天,老罗突然觉得

不能这么下去了

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

罗儒供做了两只根本不实用的笔

一支有3米长,使用了50至60厘米长的马毛

制作出长达95厘米的笔锋,人拿着就像拖把


13.jpeg


另一支直径小到0.4厘米

笔头部分大概1.5厘米那么宽

也因为这个——

大罗毛笔终于登上了人民日报

有了些许知名度后

2012年

罗儒供终于把大罗毛笔制作技艺

送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jpg

15.jpeg


看到自己手上的毛笔技艺得到认可

罗儒供开始更频繁地到外地学习

认真对毛笔的技法进行研究改进

并广泛听取书画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他的手中,一支毛笔可以做到

尖、齐、圆、健

笔力足够且有弹性

而从入门到成为中国顶尖毛笔匠

这个12岁在街头卖笔的男孩

用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




2016年后,

罗儒供制作的毛笔开始逐渐“破圈”

受到社会各界书画人士的喜爱

不少书画爱好者从外地专门来信

就是为了求一支罗老师的笔


20.jpeg



即便已经拥有了响当当的名头

老罗见到来信也总是能满足尽量满足

罗儒供的想法很简单

只要有人喜爱他的毛笔

这门手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22.jpeg


如今,罗儒供的师徒团队

已经从原来的3个人发展到8个人

其中两人是徒弟身份

虽然毛笔销量不多

但老罗总是乐呵呵的

总是对徒弟说: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还能走下去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