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万万没想到!日本古董甲胄竟然都被这个英国男人给修复了?

0 6756 发表于:2020-07-15

标签: 甲胄   日本   手工   复原   文物   古董   匠人  

提起日本古代甲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脑海里马上出现了各种千奇百怪、无比夸张的造型?

1.gif

看着这些被誉为大和武士之魂的甲胄,实在很难让人不对其防御性产生一丢丢的质疑啊。

不过无论如何,日本甲胄的造型艺术价值不可否认,特别是头盔的前立,虽然造型夸张、多种多样,但竟然能惊人的保持一致的风格,独特到自成一派,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故而如今全球有大量的人痴迷于收藏日本甲胄。

2.png

日本武士头盔前立

 

但是令人迷惑的是,竟然有很多收藏家没有把这些珍贵的古董送回日本,而是给了一个自称“英国最资深日本甲胄复原师”的男人,让他去做修复天就让我们走近大卫·撒切尔,看看这个能抢日本甲胄复原师工作的英国男人究竟有多厉害

 

3.png

英国“日本甲胄修复师”——大卫·撒切尔

 

 “我是一名工匠,专门从事日本古董盔甲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大卫·撒切尔这在社交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

8岁那年,学校安排的格弗里博物馆一日游是大卫·撒切尔与日本甲胄的第一次接触。彼时的格弗里博物馆是武士画廊的第二主人,因此里面除了英国本土艺术品以外,还收藏着许多日本盔甲。大卫·撒切尔没有被博物馆里头各式各样有趣儿的英国老物件儿迷住,倒是让那些来自日本的盔甲吓得不轻:“它们的造型过于奇特,与我所熟悉的欧洲盔甲完全不同,既威严又可怖,让人不敢直视。”

4.gif


那么大卫·撒切尔又是如何摆脱阴影,开始迷恋上日本甲胄的呢?

原来,他的家人每周都会带他去著名的罗马路市场逛街,那里离格弗里博物馆很近,为了避免“无聊到死”,大卫·撒切尔便总是找借口脱身去博物馆玩儿。结果去的次数越多,那些日本甲胄对大卫·撒切尔所能产生的骇人效果越来越淡,最后反倒让他对日本的武士文化和甲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png

6.png

大卫·撒切尔也是柔术高手

 

二十几岁那年,大卫·撒切尔终于动身去了梦寐以求的日本。当亲眼看到大量的盔甲因为没有得到妥善保存而变得斑驳破旧、摇摇欲坠时,他感到很痛心和惋惜,由此产生了学习甲胄修复技术的想法。

7.png

 

然而,即便是一个日本人,想要学习甲胄修复技术也绝非易事,更别提一个英国人了。但是大卫·撒切尔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退,而是相当有规划的先沿着日本各地博物馆来了一场甲胄历史追溯之旅,尔后查阅大量历史书籍,储备了丰富的知识,有了夯实的历史基础后,才开始系统的学习材料和技术相关的课程。

8.png

 

现今流传的日本甲胄主要以“铁”、“革”、“毛”、“漆”结合制成,这些材料在现代很常见,但若想最大程度复原甲胄,则不能就地取材直接应用,一定要基于历史背景还原出当时的材料质感。比如早期的武士头盔,都是由纯度不高的铁锤炼而成的,而当时的日本人不喜生铁,所以要么在头盔表面涂一层清漆,要么干脆涂一层铁锈,加速锈化过程。通常在进行铁质修复工作时,大卫·撒切尔会寻找同时期的报废甲胄作为替换材料,但“货不对板”的情况很多,此时他便会用现代蒸馏板来替换需要修复的铁质结构,再通过燃烧表面金属底漆的传统方式,还原出头盔的原本面貌。

9.png

 

10.png

大卫·撒切尔头盔复原作品

(左:修复前 右:修复后)

 

再比如,东方的漆和西方的漆也不是一个玩意儿。东方的清漆取自天然材料,经过过滤和蒸馏后,形成水性清漆,当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时,便会形成深棕色的防水弹性涂层,这种质感与西方的油漆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时候,就得用生漆混合如米粉、碎纤维、粘土等材质模拟这种质感。

11.png

 

12.png

大卫·撒切尔头盔复原作品

(左:修复前 右:修复后)

 

为了将甲胄还原到理想程度,大卫·撒切尔频繁往返英日两国,拜访了许多老匠人,学习各种物件儿的修复技术。这样的“学徒、帮工”生涯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2015年大卫·撒切尔才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全职从事日本甲胄修复工作。13.png

14.png

大卫·撒切尔的工作室


15.png

上图这件江户时期的日本甲胄,来自美国希金斯军械库博物馆。常年的公共展出使它的漆面和色彩受到紫外线的严重破坏,再也不复一丝当年的神武。尽管大卫·撒切尔再三提醒甲胄的表面有大量凹痕和变色,保存情况不容乐观,但博物馆执意让他只还原丝织物,不必修复漆面。

16.png

 17.png

幸运的是,甲胄的材质是赤铁矿,很容易清洗上油,所以大卫·撒切尔还是仔细的给它做了个“保养”,并用隐藏式串线加固了下内部结构,希望这个老伙计还能撑的再久点。

18.png


 

19副本.png

然而甲胄的宽肩带中腐烂生锈的织带是个大难题,毕竟“谁能想到这些绳子不是串在孔里的,而是藏在肩带里的?”大卫·撒切尔吐槽道。

20.png

 

他剪开宽肩带之间的缝线查看内部,发现藏在里面的织带早已分解成团团肮脏的黑色尘埃,很难清理,单更换这一项便花了整整9天的时间。织带更换完毕后,还需要小心翼翼地依据原来的走线将宽肩带重新缝合起来,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错。

21.png

 

虽然过程十分繁琐,但大卫·撒切尔的努力还是让这件甲胄重焕了光彩::

22.gif

仅仅是修复了丝织物,这件甲胄便一下子褪去了暮气,重新拥有了生命力,若博物馆同意修复漆面,那么最终还原出来的效果必定更加震撼。幸好这样的遗憾并不是大卫·撒切尔的职业生涯常态,多数收藏家还是很期待见到自己的珍藏重回巅峰状态的:

23.gif

 

24.gif


24.gif

 

尽管大卫·撒切尔的客户都对他非常满意,评价他“对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绝佳的艺术眼光,是一名真正的工匠”,但业内也有一些声音质疑其专业性,认为他的修复技术简直是在破坏日本甲胄。

对此,大卫·撒切尔不做任何争辩,只是在网站上回复道: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在从事日本甲胄复原工作,我想我应该可以称作英国最资深的日本甲胄复原师。直到现在,我仍每年定期去日本学习新的技术。但技术,是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的东西,“热爱与决心,以及如动物般冥顽不化的固执”才是我走到今天的关键。所以,请让真正的日本甲胄大师们来评判我的作品吧,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只有他们的观点是有效的。

26.png

 

怎么样,看完大卫·撒切尔的故事和作品,你认同他“英国最资深日本甲胄复原师”身份吗?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 在木小魔创始人魔总的童年里

      一块木头钉上“洋钉”

      那就是他的珍宝了

      跨越30年岁月

      他和儿子阿玎的童年

      在木头和零件中交叠

      当他们踏上那条充满爱与善意的义卖之路

      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这是父与子的故事,他们怀着对世界的善意,对创意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将微小的创意放大。那些小机器人,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给更多人带来快乐与温暖。



      01.

      跨越30年重合的童年

      30年前,魔总10岁,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的父亲为他锯了一块木头,打上那时候的“洋钉”,用巧思和巧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木头机器人,那就是他童年最宝贵的玩具了。



      30年后,他的儿子阿玎10岁。魔总找来了各种木头块和零件,独特的神情与姿态,巧妙地拼接组合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机器人。



      当阿玎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木头机器人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那一刻,魔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童年在此时奇妙地重合了。



      那是2019年夏天,阿玎的学校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向贫困山区献出一份爱。



      学校的小市集上,旧书旧玩具、气球手工、自制凉粉等琳琅满目。常和木头打交道的魔总则别出心裁,他和阿玎准备了各种木料和零件,现场制作小机器人,边做边卖。



      没想到这一创意大受欢迎,当天营业额超过了1000元,对于年仅10岁的阿玎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怀着满满的爱与善,将全部收入捐给了贫困山区,成为了班上最靓的仔。



      小朋友的世界从来都是纯粹的,阿玎直接而热烈地提出:“爸爸,我们可以每天都这样边做边卖吗?”被他的热情所感染,魔总毅然决定开始创业,自此浙江多了一个创意手工体验项目——木小魔。



      直到现在,阿玎在义卖活动上制作的作品仍在家中珍藏,虽然在那时候,可能这个小机器人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回过神来,才发现它孕育着未来。


      阿玎的作品合集


      02.

      子之创意,父之匠心

      木小魔创立初期,魔总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木艺创作的道路,积极搜集各式各样的木料和零件,精心创作不同款式的小机器人。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往往残酷。市集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可作为一个不擅言辞的独立手艺人,他无法每天都抽出时间前往市集摆摊。更何况,市集的生意还受到天气的影响,存在着淡季。



      就在这个时候,阿玎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爸爸,我们能不能找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卖货呢?”



      是啊,他茅塞顿开,单个市集的收入上限毕竟有限,但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市集,如果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积少成多,不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了吗?



      于是,魔总开始了创业模式的更新,主动寻找市集摊主,洽谈合作事宜,提出了寄售、铺货以及利润分成等方案。凭借之前在市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成功地让木小魔在本地的多个夜市“上市”。



      “爸爸,我又有个新想法……”面对阿玎的建议,魔总从不将其视作稚童之语,他总是耐心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



      父子的亲密无间,不仅让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让木小魔在不断创意中逐渐壮大。



      木小魔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阿玎的童年幻想与魔总的精湛手艺之结合。最开始,阿玎依据零件的特性或内心涌动的思绪,为产品赋予名字,点到为止,却足以让客户心领神会。


      设计草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小魔的设计思路愈发清晰,开始根据既定的名字,挑选特定颜色和形状的木块与零件,再进行艺术加工,让每个小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或许有朝一日,木小魔会像那些外国动画里的小火车小动物一样,跨越国界。届时,外国小朋友也能对小机器人们的名字如数家珍,感受着它们带来的欢乐。



      03.

      人生的百万种可能

      “百万种可能”,这是品牌的灵魂slogan,更是对人生无尽憧憬的写照。在木小魔,每一块色彩斑斓的木块、每一个形态各异的零件甚至是其他行业遗弃的废旧零件,都能焕发新生。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蒸汽朋克机器人,它不仅能带来欢乐,更能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源于本心的从容,也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这句话更是一种深刻的信念和力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生没有既定的模板,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人生是单程票”,魔总这么说着。他喜欢做各种不同的人生尝试,高中时期,他的体育主项是1500米,甚至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大学时候学的是日语专业;而研究生阶段,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阶段学品质管理。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经历也是丰富多彩。他是创业导师、客座讲师、高尔夫教练、潜水员,最近又准备考取兽医资格证。他的多样人生,真正践行着百万种可能。



      当然,魔总最感欣慰和快乐的时刻,莫过于陪伴儿子一同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与在各类体育运动中挥洒汗水,在游戏中尽情嬉戏。这些珍贵的时光,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满足。



      在魔总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色彩与温度。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真谛:不是目的地的到达,而是沿途的风景与体验。


      04.

      拧螺丝的艺术

      有人轻描淡写地说,拧几个螺丝而已,这也算设计?确实,这看起来很简单,但重要的是魔总和阿玎愿意去做,更持之以恒地去做了。



      在无数次的尝试与挑选中,他们留下了那些能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他们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他们用心倾听、感悟生活后的珍贵呈现。



      其实,非常多的手艺人或许没有深厚的设计背景,也没有繁复的制作工艺,但发自本心的那份创造性,才让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与热爱。



      匠人的创意或许有尽头,但魔总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与几位画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多个系列的IP形象。



      画家们汲取产品灵感,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为魔总带来了新思维,他又以手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物产品,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这样的二创过程为品牌带来了持续的成长动力。



      同时,在AI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也积极尝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为创意注入新的活力,从中寻找设计灵感。



      但他深知,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能够感动人心的,依然是那些拥有精湛技艺和坚定信念的手艺人,他们的匠心独运与不懈坚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因此,木小魔始终恪守手工原创的初心,以匠心精神,致力于将每一件作品都雕琢成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将创意与坚持深深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



      魔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木小魔的设计和制作中来,遵从内心的声音,用自己双手创造生命,

      握紧魔法师的魔杖,将普通的木块和零件,点化为充满魔力与创意的艺术品。



    25人已购买

    他受儿子启发创立木小魔,用爱与美拯救世界

  • 25人已购买

    当艺术收藏像呼吸一样简单,是时候把家里的盗版名画都烧了...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