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匠人拜访 | 他无法被定义,他是王火鸡。

0 15521 发表于:2018-05-25

标签: 木艺   面具  

王火鸡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各个方面都是。

他的工作室地址是在上海MAO live旁边那栋楼的3楼,电梯口是一个小酒馆。我在小酒馆的门口给他发消息,等他来给我开门。

穿着件简单的纯色T恤,棉麻的大裤筒裤子,脚上趿拉着一双拖鞋。带着头巾和眼镜,和照片里别无二致。周身的气场却不太一样,笑得松弛,眯着眼睛说:“你好,我是王火鸡”。


weixintupian_20180525165135.png


眼前的他,有一种超越年纪的成熟稳重,带我逛了一遍他们的文创空间,非常官方地介绍了空间构成和联系,很安静,很日式的风格。

不过更吸引我的还是他本人了,开始交谈之前他给我泡了杯茶,给自己到了一杯褐色的不明液体,我猜是可乐。


TB28nesaWagSKJjy0FbXXa.jpg


王火鸡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太好,语文英语尤其差,选了理科以为安然无事了,没想到语数英是公共课,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这个梦想就这么破灭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孩艺考上了国美,于是顿悟,原来学美术也是可以高考的。遂想起小时候学过画画,从此与绘画结缘。我想对于他来说,这应该是他追求艺术的一个起点吧。

“其实艺考的时候特别累,每天就是不停地画画,重复地练习,也没时间去想什么东西,还没学会绘画,就已经学会了画画。”

我问他这样更好吗?他神色冷静,说:“其实先了解绘画比较好,你的感知力,审美,各个方面都更成熟的时候再画画,事半功倍。不过我那样也蛮好的。”


TB2SIzBhEFWMKJjSZFvXXaenFXa_!!399029060.jpg


他好像对自己的所有经历都是接受的,认同的。

王火鸡大学上的是天津美院,学的多媒体和摄影。他说起这段经历,还有些啼笑皆非的意思。

“当初学画画,一门心思地想考油画系,高考的时候填了两个专业,一个油画,一个新媒体,结果正好就是油画没有上。”

我问他后悔吗?

“幸好没上,像油画这样的架上绘画其实都在慢慢衰弱,各种综合媒介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油画的巅峰已经留在了那个时期,已经不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

这样的评论让我有些吃惊,我直言现在大部分的艺术家都不一定认同他。

他笑着回答,“很大一部分人都认同,就是不敢承认。”

这话说的,很有意思。



王火鸡大四的时候没有交学费,带着这笔钱跑到重庆开了一间小店,开始做木头,卖古着,Mumble待煮也是在那个时候初见雏形。

“刚开始玩木头的时候,我都是靠捡的,木头真的太贵了,根本买不起。”

对于这点,我深有同感,不少艺术的成本都高得可怕。


TB2VNfTeYsTMeJjSszhXXcGCFXa_!!399029060.jpg


“我还记得第一次我做一把勺子,就是用的捡来的木头,弄了8个小时,终于做出来了。完了之后脖子疼得都快直不起来了。那把勺子才卖了30块钱。”

我问他会不会觉得不值得?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笑了笑说“早知道就不卖了。”

后来他还跑到岛上去当了个美术老师,教各个年龄层的人画画。



“平潭岛离台湾很近,每回台风过后都会有船木漂洋过海地过来。船木很坚硬,被海水侵蚀过之后更加坚韧了,可以做出很有生命力的东西。”


TB2tSgfh93PL1JjSZFtXXclRVXa_!!399029060.jpg


“我有时候也教他们木头,越是小的小孩反倒越喜欢,也是在那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做木头和教别人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每次教他们做的时候,都可以看见我以前的样子,对这件事强烈的那种渴望和和热情,这些是我身上慢慢在消失的东西。”



“所以我才来上海做了游木课堂,一来是做一些木艺的普及,把自己对木头最初的感情做出来;二来,也是因为想把待煮做得更加个人化。”


TB2PTOtbNOMSKJjSZFlXXXqQFXa_!!399029060.jpg


谈到待煮,那是比游木课堂和他自己都更为隐秘的部分。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待煮”和“游木课堂”里面只能选一个,会选哪一个?

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待煮”。

“做待煮的初衷是想做自己的木艺品牌。它表达的东西完全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从发簪,实用器具,到更复杂的饰品,每一个物件都是有情感内核的,有灵魂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面’,我是想要做一个年轻人可以理解的边缘文化的品牌。”

王火鸡对“待煮”极为笃定,要表达什么,要传递什么,要引导什么,在他心里都存在着清晰的脉络。

在商业文化繁盛的现在,人们很容易养成一种定向思维,而缺少了判断的能力。器具开始追求实用性,美学是被给予的。

“我一直都觉得独立思考很重要,这也是我试图想要唤醒的东西。我有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被看起来明显就很普通的东西吸引,生活中大家习惯不判断,都在为了既定的目标麻木奔波,缺乏创造力。”



我:“那你会不会觉得你的东西太直白了?直接戳别人痛处人们通常都不大愿意接受。”

“其实刚好相反诶,大部分人都会因为这种共鸣觉得感动,就像看电影一样,有的电影正好戳中了你隐秘的那一个点,你也会觉得很感动,还会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不干摄影,毕竟现在商业摄影比做木头挣钱多了。

“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摄影,所以就不太想以此为生,毕竟如果当做职业的话,你就得很理性地对待这一切了,艺术创作只会在里面占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时候你都需要去迎合市场。”

“完全不喜欢的东西就更不行了,光是想想都没有工作的动力。”

我表示了强烈的认同,拿自己喜欢又可以接受部分妥协的部分来当做工作,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智并且成熟的做法了。


weixintupian_20180525165323.png


和有内容的人聊天非常愉快,如果这个人有阅历又不以为然,那就更有意思了。

王火鸡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的人,提起过往的经历,摆地摊,翘课去开店,跑到小岛上教美术,边缘文化,创立品牌和游木课堂,看起来就丰富异常,他用一句“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就淡淡带过。


TB2f1T_h93PL1JjSZFxXXcBBVXa_!!399029060.jpg


讲述更多的,反倒是更内在的东西,倒也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结束我问他有什么愿望?

他顿了顿,然后说:“发财”,继而大笑几声。

谁不希望发财呢?那就共勉吧。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 在木小魔创始人魔总的童年里

      一块木头钉上“洋钉”

      那就是他的珍宝了

      跨越30年岁月

      他和儿子阿玎的童年

      在木头和零件中交叠

      当他们踏上那条充满爱与善意的义卖之路

      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这是父与子的故事,他们怀着对世界的善意,对创意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将微小的创意放大。那些小机器人,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给更多人带来快乐与温暖。



      01.

      跨越30年重合的童年

      30年前,魔总10岁,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的父亲为他锯了一块木头,打上那时候的“洋钉”,用巧思和巧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木头机器人,那就是他童年最宝贵的玩具了。



      30年后,他的儿子阿玎10岁。魔总找来了各种木头块和零件,独特的神情与姿态,巧妙地拼接组合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机器人。



      当阿玎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木头机器人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那一刻,魔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童年在此时奇妙地重合了。



      那是2019年夏天,阿玎的学校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向贫困山区献出一份爱。



      学校的小市集上,旧书旧玩具、气球手工、自制凉粉等琳琅满目。常和木头打交道的魔总则别出心裁,他和阿玎准备了各种木料和零件,现场制作小机器人,边做边卖。



      没想到这一创意大受欢迎,当天营业额超过了1000元,对于年仅10岁的阿玎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怀着满满的爱与善,将全部收入捐给了贫困山区,成为了班上最靓的仔。



      小朋友的世界从来都是纯粹的,阿玎直接而热烈地提出:“爸爸,我们可以每天都这样边做边卖吗?”被他的热情所感染,魔总毅然决定开始创业,自此浙江多了一个创意手工体验项目——木小魔。



      直到现在,阿玎在义卖活动上制作的作品仍在家中珍藏,虽然在那时候,可能这个小机器人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回过神来,才发现它孕育着未来。


      阿玎的作品合集


      02.

      子之创意,父之匠心

      木小魔创立初期,魔总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木艺创作的道路,积极搜集各式各样的木料和零件,精心创作不同款式的小机器人。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往往残酷。市集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可作为一个不擅言辞的独立手艺人,他无法每天都抽出时间前往市集摆摊。更何况,市集的生意还受到天气的影响,存在着淡季。



      就在这个时候,阿玎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爸爸,我们能不能找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卖货呢?”



      是啊,他茅塞顿开,单个市集的收入上限毕竟有限,但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市集,如果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积少成多,不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了吗?



      于是,魔总开始了创业模式的更新,主动寻找市集摊主,洽谈合作事宜,提出了寄售、铺货以及利润分成等方案。凭借之前在市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成功地让木小魔在本地的多个夜市“上市”。



      “爸爸,我又有个新想法……”面对阿玎的建议,魔总从不将其视作稚童之语,他总是耐心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



      父子的亲密无间,不仅让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让木小魔在不断创意中逐渐壮大。



      木小魔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阿玎的童年幻想与魔总的精湛手艺之结合。最开始,阿玎依据零件的特性或内心涌动的思绪,为产品赋予名字,点到为止,却足以让客户心领神会。


      设计草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小魔的设计思路愈发清晰,开始根据既定的名字,挑选特定颜色和形状的木块与零件,再进行艺术加工,让每个小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或许有朝一日,木小魔会像那些外国动画里的小火车小动物一样,跨越国界。届时,外国小朋友也能对小机器人们的名字如数家珍,感受着它们带来的欢乐。



      03.

      人生的百万种可能

      “百万种可能”,这是品牌的灵魂slogan,更是对人生无尽憧憬的写照。在木小魔,每一块色彩斑斓的木块、每一个形态各异的零件甚至是其他行业遗弃的废旧零件,都能焕发新生。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蒸汽朋克机器人,它不仅能带来欢乐,更能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源于本心的从容,也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这句话更是一种深刻的信念和力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生没有既定的模板,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人生是单程票”,魔总这么说着。他喜欢做各种不同的人生尝试,高中时期,他的体育主项是1500米,甚至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大学时候学的是日语专业;而研究生阶段,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阶段学品质管理。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经历也是丰富多彩。他是创业导师、客座讲师、高尔夫教练、潜水员,最近又准备考取兽医资格证。他的多样人生,真正践行着百万种可能。



      当然,魔总最感欣慰和快乐的时刻,莫过于陪伴儿子一同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与在各类体育运动中挥洒汗水,在游戏中尽情嬉戏。这些珍贵的时光,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满足。



      在魔总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色彩与温度。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真谛:不是目的地的到达,而是沿途的风景与体验。


      04.

      拧螺丝的艺术

      有人轻描淡写地说,拧几个螺丝而已,这也算设计?确实,这看起来很简单,但重要的是魔总和阿玎愿意去做,更持之以恒地去做了。



      在无数次的尝试与挑选中,他们留下了那些能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他们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他们用心倾听、感悟生活后的珍贵呈现。



      其实,非常多的手艺人或许没有深厚的设计背景,也没有繁复的制作工艺,但发自本心的那份创造性,才让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与热爱。



      匠人的创意或许有尽头,但魔总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与几位画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多个系列的IP形象。



      画家们汲取产品灵感,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为魔总带来了新思维,他又以手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物产品,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这样的二创过程为品牌带来了持续的成长动力。



      同时,在AI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也积极尝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为创意注入新的活力,从中寻找设计灵感。



      但他深知,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能够感动人心的,依然是那些拥有精湛技艺和坚定信念的手艺人,他们的匠心独运与不懈坚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因此,木小魔始终恪守手工原创的初心,以匠心精神,致力于将每一件作品都雕琢成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将创意与坚持深深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



      魔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木小魔的设计和制作中来,遵从内心的声音,用自己双手创造生命,

      握紧魔法师的魔杖,将普通的木块和零件,点化为充满魔力与创意的艺术品。



    44人已购买

    他受儿子启发创立木小魔,用爱与美拯救世界

  • 49人已购买

    为抛弃千篇一律的挂画,这位90后姑娘和墙壁死磕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